喜報!我院正畸科臨床診療成果登上《中國口腔正畸學雜志》
時間:2021-07-22 11:30:59 來源:未知 作者:穗華口腔醫院 閱讀量:338
不久之前,在穗華口腔醫院(下文簡稱穗華口腔)副院長、正畸學術帶頭人孔衛東教授指導下,穗華口腔資深正畸醫生王林、李舒舒等人參與的正畸......
不久之前,在穗華口腔醫院(下文簡稱“穗華口腔”)副院長、正畸學術帶頭人孔衛東教授指導下,穗華口腔資深正畸醫生王林、李舒舒等人參與的“正畸牽引下頜前磨牙區兩顆多生牙替代后牙一例”病例報告,榮耀刊登《中國口腔正畸學雜志》權威篇幅,收獲了業界同行的認可和肯定。

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創刊于1994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的口腔正畸學專業醫學科技期刊。本刊的讀者對象是從事口腔正畸臨床工作的醫學工作者。辦刊方針為"堅持臨床與基礎、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主要報道內容為國內外口腔正畸學臨床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的新成果和新進展,并重視口腔正畸學臨床矯治技術和診療經驗的報道。
孔衛東教授正畸團隊出色的報告與專業意見指導被《中國口腔正畸學雜志》2021年6月第28卷第2期收錄在內。
孔衛東教授領銜團隊創新正畸思想
多生牙變“廢”為“寶”
正常情況下,人類有20個乳牙,換牙后32個恒牙,超出正常數量的牙齒就是“多生牙”,多生牙常常帶來一系列問題,如牙列擁擠,恒牙阻生,牙根吸收,囊腫形成等,大多數處理方式都是采取外科手術將其拔除。


在正畸臨床工作上,牽引多生牙替代正常牙齒鮮少出現。該病例報告詳述了孔衛東教授領銜團隊將多生牙牽引的診療過程,特別是埋伏牙牽引矯治方案的選擇策略以及利用“多生牙”替代天然牙行使功能的正畸理念,不僅幫助患者恢復了健康的咬合關系,而且還改善了面容美觀。
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該病例情況
該病例是一位25歲的小姐姐,牙齒一邊做過烤瓷牙修復,另一邊缺失后磨牙,導致咬合不良,她對自己年紀輕輕就已經咬不動美食感到很痛苦。走訪多家醫院咨詢,給出的方案是將埋伏的多生牙拔除進行種植牙修復,后來她想通過正畸來恢復牙齒健康、并且改變凸嘴的情況,經過多方考量她輾轉來到了穗華口腔,找到孔衛東教授正畸專家團隊。

矯治前面部檢查:左右側稍不對稱,側貌嘴厚略突

矯治前影像學檢查:17、26、36、46缺失;
左下前磨牙區34,35根下方有兩顆埋伏多生牙
經過全面的檢查和專業分析探究之后,孔衛東教授發現她下頜磨牙區的兩顆多生牙形態與正常牙齒接近,可以利用它們來替代后磨牙,在矯正過程中將其牽引到缺失的后磨牙位置上,排齊上下牙列,便為患者制定了矯正牽引的方案。

治療前CBCT影像:患者缺牙數目多且生長埋伏多生牙
治療難度和復雜程度大大增加
孔衛東教授指出:“通過多生牙代替缺失的牙齒,一方面去掉了患者原有的烤瓷牙橋體,缺失間隙關閉,咬合關系改善,更利于口腔衛生;另一方面將埋伏的多生牙牽引到缺失牙位置,排齊牙列,來改善前突的面型,達到功能、健康和美觀的理想效果。
除此之外,多生牙是人體的“器官”,相對于種植牙有利于獲得長期穩定的佳咬合狀態及和諧自然協調的美學效果。若選擇傳統種植修復方案,種植牙相當于骨粘連的牙齒,不會隨著周圍組織結構的生長而發生移動,有一定使用期限,在口腔衛生、使用壽命、咀嚼力等方面都媲美不了天然牙。”

矯正后患者前突面型改善,牙列整齊,中線基本對齊;上下咬合關系良好,牙齦形態佳。
臨床診療成果登上雜志
既是榮譽也是責任!
過去幾年來,穗華口腔醫院一直不懈地致力于口腔正畸的學術學科建設,其中,eBrace個性化舌側矯治器的主要發明人、暨南大學口腔醫學院博士生導師孔衛東教授是科室的主要帶頭人;傳動矯治器發明人,原北京大學副校長林久祥教授、澳門正畸協會會長林巍教授,是科室的重量級顧問專家。



2017-2019連續三年舉辦口腔?正畸論壇

往屆口腔?正畸論壇現場


擁有“eBraceTM專利舌側矯正技術”專利技術,不僅多次斬獲省醫學科技獎、創新創業獎,更是被寫入多國研究生教材,獲得榮譽無數。




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賽區生物行業三等獎
第二屆廣東醫學科技獎中獲評三等獎
授權專利與正畸專業(TOP)期刊發表文章,發表論文 5 篇,SCI 收錄 3 篇,其中 2 篇發表于國內外正畸專業(TOP)期刊;授權專利:3 項發明專利(1 項為歐洲發明專利)和 5 項實用新型專利。

后孔衛東教授表示:“此次正畸科臨床診療成果刊登雜志,是業界同行對我們的認可,我院將會持續用科學的態度為臨床工作服務,對臨床問題進行更深入更持久的研究,這樣才能不斷推動穗華口腔正畸科的醫療水平,大化發揮穗華團隊精神及力量,提供更優質的研究成果,為醫學發展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版權歸穗華口腔醫院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穗華口腔醫院 http://www.62266666.com)